English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原因探秘

1999-01-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1998: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89.28亿元

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

较上年增长14.5%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高科技成果能实现商业性的产业化,并产生利润的概率还不到20%。而在我国的深圳,其成功率却高达90%以上。建市仅仅18年的深圳,目前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13家,平均每家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3.5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12家,过80亿元的1家,规模上居全国之首。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许多种产品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如微型计算机、程控交换机、打印机、计算机硬盘、电脑显示器、生物乙肝疫苗的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何在深圳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功率?记者走访了深圳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和有关政府官员,对此作了一些探寻。

被访的几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总都有一个体会:在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不用为资金、人才、干部调动等问题操心,可以全身心扑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上,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深圳科兴公司在中国的生物医药工程产业中居于“龙头”地位。这个公司的员工都喜欢叫市科技局局长李连和“我们最好的后勤部长”,只要公司遇到困难,都会想到要他出面解决。李连和说:“我们科技局考察干部有一条特殊标准:看他交了多少企业界的科技人员作朋友。”

不仅仅科技局的领导对发展高科技产业情有独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出面为高新技术企业排忧解难的事例,每家企业都可以举出几个。

自1990年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来,市委、市政府几乎每年都要出台几项支持和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文件和政策。其中199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提出了22条在资金、住房、减免税、土地使用、调干调工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扶持的政策,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深圳对高新技术产业地位的认识和重视,也许在市委书记张高丽下面这段话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深圳要在产业升级上走在全国前面,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深圳的特色经济和第一经济增长点。”

从世界各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经验看,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须要有一批高科技人才,而一个地方要聚集起一批这样的人才,就必须要有留得住这些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而深圳恰恰能满足绝大多数科技人才对比较理想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的追求。科兴公司有几位从美国回来的博士,这几位博士的太太也随丈夫从美国来到深圳安家落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们满意地说:“在这里生活看不出与美国有什么两样。”

高科技产业能够大面积取得成功,还在于这里有一个比较配套的产业环境。深圳很早就颁布了无形资产评估办法和《企业秘密保护法》。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在这里可以受到尊重和保护。深圳还制定了很灵活的分配机制,可以允许科技人员技术入股,入股的比例可以高达30%。

高科技产业是个高投入的产业,为了解决一些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资金不足的困难,深圳建立了注册资本达4亿元的高科技风险担保公司和注册资本达10亿元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对企业实行高科技贷款贴息政策。

此外,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还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虚拟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比如深圳有全国最大的计算机配套产业和电子配套市场,仅计算机配套厂家就有1500多家。即使要组装一台最好的电脑,也可以不出深圳。这是IBM、日立、爱普生、杜邦等30多家国际著名高科技企业愿意来深圳“安家落户”的原因之一。

深圳有全国设施最完善的人才大市场。每天全国各地有近万名大学生、研究生来深圳求职,为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在以生产程控交换机为主的华为公司,就有硕士1600多名,博士120多名。科兴公司仅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就有六七名之多。

深圳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移民带来了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人们的观念大都比较灵活,愿意接受新事物。科兴公司总经理潘爱华说:“深圳的一个搞娱乐旅游的老板为什么会想到搞抗虫棉这样的高科技项目呢?原因就是他观念新。”

深圳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顺利实现了科技与市场的对接,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症,从而大大提高了高科技产品的成功率和市场占有率。

深圳一开始就放弃了花费人力物力建大批独立研究所的方案,把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主体上。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向企业倾斜。每年科技三项经费的80%投向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90%都集中在企业。所以,有人说:“深圳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研究机构,仔细看看,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研究机构。”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吉本斯在1997年底考察了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环境后说:“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领导的战略意识、环境和资金。而深圳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

而在深圳创办了第一家高科技企业的深圳开发科技公司的副总裁王志荣则说:“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顺天时,合地利,有人和,这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深圳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一项极其正确的战略抉择。”

其实,这两位中外有识之士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